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部门概况 >> 课程介绍 >> 正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简介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8-05-11 [来源]:马克思学院 [浏览次数]: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授课对象2017级高职各专业学生

后续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54

课程编码:00010021

课程性质:必修课

学时:54

学分:3

二、课程定位: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核心课程之一,也是我院各类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的一门素质必修课。本门课程旨在配合各类专业教育,着重解决培养高职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法律素质及职业能力问题。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涵养良的社会道德、职业道德、具备较完善的职业法律素质,为高职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以及高职学生成长成才和终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1、课程设计理念: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知行统一、全面发展为理念来对课程进行整体设计。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在今天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德在青年人成长成才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本课程的重要目的就是让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以理想信念为核心,以爱国主义为重点,以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遵纪守法观念为基础,自觉接受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

知行统一、全面发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一门融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为一体的课程,课程的性质、任务决定了这门课除了具有严谨的理论性外,更具有鲜明的实践性特点。本课程的重点在于帮助学生将书本知识与实际行动联系起来,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塑造知行统一和脚踏实地的良好形象,在立德树人的基础上,把握本专业比较系统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能,并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提高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课程设计思路:构建“143”课程体系,即明确一个目标、划分四大模块、构建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明确一个目标:培养具有德才兼备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划分四大模块:将教学内容划分为四大模块:即思想升华、德行塑造、法律维护和品格锤炼。

第一模块:思想升华。该模块包括适应大学生活、追求远大理想、点燃爱国激情和创造人生价值四个项目,主要提供总的思想基础和理论前提,重在引导高职学生思考生存发展的能力和方法,寻找自己的问题领域和方向,教育学生将正确理想信念渗透到人生生涯规划中,将人生价值的实现与正确的理想信念支撑结合在一起,把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以及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结合在一起,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明确自身的历史使命。

第二模块:德行塑造。包括认识道德功能作用、弘扬优良道德传统、践行社会主义道德和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四个项目。站在道德理论学习的高度,正确看待传统道德的积极价值,围绕社会主义道德教育核心,回归具体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现实,让学生在理论角度、历史角度、现实角度和具体层面上接纳传统道德教育与当今所需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并在具体社会生活中规范自己的公民基本道德行为。(一个核心、一个原则、一个重点,公民道德规范20字,社会主义荣辱观等),这些都是学生首先要了解的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将道德认识内化为道德品质,外化道德行为,升华道德境界。

第三模块:法律维护。包括增强法律意识、认知法律体系、树立法治理念和维护法律权威四个项目。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法理知识,增强法律意识,领悟宪法精神,了解法律体系,遵守与维护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具体法律法规,初步学会运用法律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法律问题。

第四模块:品格锤炼。重点强调道德与法律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囊括在具体的社会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婚姻家庭生活和个人品德养成四个教学模块中,让学生能够自觉运用道德和法律手段维护自我与群体、自我与社会的良性互动。

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实施上,第一个特点就是划分了四大模块:思想升华、德行塑造、法律维护和品格锤炼,突出了学生本位的思想和教学之于学生的目的。第二个特点就是将职业相关教育有类别的渗透到四大模块中,使教学体系同教材体系形成一种既统一又区别的关系。

为更好地完成四大模块的教学目标,我们打破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纯理论灌输模式,让实践教学进课表,使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融为一体。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一个项目就是实践课顶岗实习报告会,让参加过暑期顶岗实习的优秀学生进入新生班级,交流互动,让师哥师姐们一开始就对新生的专业意识和职业意识产生良性影响,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特点,为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构建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即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思维拓展三位一体,实践教学落到实处,突出专业特色和地域文化;思维拓展内容十分丰富,并与教学任务内容一致,让学生流连忘返而又学有所得。

四、课程设计

(一)课程目标设计

1.知识目标:

1)了解高职生活、学习特点,理解和掌握大学学习的特点与方法。

2)明确人际交往与人生成功的关系,掌握人际交往的特点、原则与交往艺术。

3)明确大学生恋爱的利与弊,掌握恋爱中的道德。

4)理解人生目的和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的内涵及评价标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特别是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5)明确公民道德和传统美德的基本规范,掌握加强道德规范的基本途径与方法。

6)了解职业道德的涵义、未来职业的发展趋势,掌握择业与创业的方法。

7)明确社会公民依法享有的权利和维权途径。掌握社会公民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基础知识。

2.能力目标:

1)方法能力:

主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时间掌控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个人心理调适能力。

2)社会能力:

结合各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主要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交住沟通能力、社会服务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就业创新能力。

3.素质目标:

通过课程教学,逐步提高学生走向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思想、文化、身心、法律、职业等方面的综合素质,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价值观和职业纪律,更好地促进高职学生成长成材和终身发展。

教学模块

教学项目

教学任务

课时

思想升华

18学时

适应大学生活

加强角色转变

适应人生转变,感悟发展目标

1

培养人格素质,践行核心价值

1

追求远大理想

缔造精神家园

树立理想信念,注重发展成长

1

坚定科学理想,增强自我信念

1

实现人生理想,勇于社会实践

2

点燃爱国激情

引导爱国行为

继承爱国传统,振奋民族精神

2

弘扬爱国主义,坚持与时俱进

2

忠诚祖国人民,维护国家利益

2

创造人生价值

追求和谐生活

正确对待人生,塑造进取精神

2

实现人生价值,融入社会生活

2

构建和谐环境,满足人生发展

2

德行塑造

8学时

引领道德风尚

创造道德文明

学习道德理论,了解道德功能

2

弘扬道德传统,区分历史糟粕

2

坚守社会底线,构建道德体系

2

恪守公民职责,践行道德义务

2

法律维护

8学时

增强法律意识

认知法律体系

法律与法理常识

1

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1

宪法原则与制度

1

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1

树立法治理念

维护法律权威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1

社会主义法治思维

1

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2

品格锤炼

8学时

遵守行为规范

锤炼高尚品格

恪守公共生活道德与法律规范

2

严守职业生活道德与法律规范

2

遵循家庭生活道德与法律规范

2

涵养个人品格道德与法律规范

2

(二)课程内容设计(课堂理论教学部分:共42课时)

(三)教学模式和方法设计

1.教学模式

依据课程设计理念,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建设团队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思维拓展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

1)在理论教学方面,遵循形象化、互动化、具体化的教学原则,使课堂教学体现时代性、富于启发性。同时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急剧转型的社会环境、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大量涌入的外来思想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产生了深刻影响。我们看到,当代大学生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不足、团结合作观念较差等问题。这从告诫我们,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要旗帜鲜明地坚持灌输原则,但灌输并不意味着其方法一定要采取强制性的填鸭式的硬灌,它依然可以采取民主的、启发的、充满人文和人性色彩的方式,这要求我们在思路和方法上要不断开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2)在实践教学方面,遵循专题化、常态化、多样化原则。实践教学专题化,每个专题都有详细的实践方案;实践教学常态化,将实践教学排入课表,落实到位;实践教学多样化,不断创新实践教学形式、拓展实践教学空间。

3)在思维拓展方面,遵循新颖性、针对性、时代性、哲理性的原则,广泛收集古今中外的典型案例,充分运用音频、视频、文档、电子书等资料,留给学生更多学习和思考的空间。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和创新学习的能力。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思维拓展在时间上相对独立,而内容上则三位一体,相得益彰,共同实现育人目标。

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思维拓展在时间上相对独立,而内容上则三位一体,相得益彰,共同实现育人目标。

2.教学方法

牢固树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强调教为学服务。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遵循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相长的原则,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重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主要的教学方法有案例教学法、情景激活法、对比教学法、分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等。

(四)能力(技能)训练项目设计(实践教学部分:共12课时)

能力训练项目名称

关键词

拟实现的能力目标

相关支撑知识

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

拟达到的结果

1.顶岗实习报告会

职业行动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和社会承受能力

职业核心能力相关知识

训练方式:1、假期组织部分学生赴深圳富士康等企业顶岗实习

2、返校后到新生班级谈实践体会

使新生对职业有初步的感悟

2.魅力随州行

地域文化

培养学生社会观察能力与感悟生活能力

随州人文、地理、历史、企业等相关知识

训练方式:1、任课教师征求多数同学意见,确定地点,并确定时间(一般选择下午)

2、利用下午两节课连排的特点,组织学生用整个下午的时间外出活动。必须与专业联系,参观几家大型的企业

愉悦心情的同时了解随州、感悟职业

3.演讲:我的大学我作主

大学规划

培养组织能力和时间掌控能力

大学与中学相比新的变化

训练方式:1、要求人人准备,写成书面规划,在此基础上,以班为单位开展演讲

2、演讲活动由学生策划、由学生主持,策划人和主持人由学生自愿担任

3、演讲在课堂上进行,同时上课的几个班级组织在一起活动,由选定的评委现场打分

4、汇总各班优胜者,(颁发证书及奖品)予以表彰

学生对自己的大学生活有理性思考,从而使大学生活有序,有收获

4.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赛

职业规划

初步具备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和设计能力

专业相关背景,地地域经济特色,职业理想与职业价值观

训练方式:1、网络搜集职业生涯规划的有关理论和实践

2、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设计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在规定时间做出设计方案(电子版)

3、评选优秀职业生涯设计方案

4、展示方案

提交职业生涯设计方案,并在日后实践中完善

5.采访随州市杰出人物

采访

杰出人物

培养学生社会交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以及社会服务能力

网上收集傅本发、李晓春等人物事迹,为采访作准备

训练方式:1、网络了解人物事迹

2、学生事先准备好采访提纲

3、思政教师分头带领学生实地采访不同的人物

3、采访结束后总结交流

让学生感悟伟大出自平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6.模拟法庭

职业法规

初步学会并运用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来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法律问题

民事诉讼当事人,诉讼程序等相关法律知识

训练方式: 1、活动的准备,包括案例准备、角色准备、道具准备、法律文书准备等

2、邀请法院民庭相关人员现场导

3、现场录像

一套完整的案卷视频资料

(五)课程考核

将考试方式的改革与教学内容改革相结合,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考核,形成理论考核、平时作业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教学考核模式。理论考核占30%,期未以闭卷形式完成。平时作业占40%,在上第一堂课时,就平时作业内容交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由学生完成,学期未综合评定。实践活动占30%,重在对学生行日常行为规范的考查。

五、教材和参考资料

1.教材

本课程按照《教育部社科司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使用通知》,统一使用由中宣部、教育部组织编写和修订的、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2015年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同时使用与之配套的系列辅助教材。

2.主要参考书目

1)《职业社会能力训练手册》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鉴定中心组 人民教育出版社

2)《职业方法能力训练手册》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鉴定中心组 人民教育出版社

3)《理想信念与三观建设》罗国杰主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4)《现代社会与青年伦理》孙抱弘著学林出版社

5)《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中央文献出版社

3.补充材料

1)因特网、电视、电台相关节目的音视频素材。

2)各类音像出版物。

3)教育部及湖北省教育厅组织的思政教师培训会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