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部门概况 >> 课程介绍 >> 正文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简介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8-05-11 [来源]:马克思学院 [浏览次数]: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学 时:72学时,其中授课学时44学时,自学学时10学时,实践学时18学时.

授课对象:17级高职所有专业

学 分:4

课程性质:必修课

前导课程:《思想道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后续课程:《形势与政策》

二、课程设置

(一)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必修课,通过教学,帮助大学生理解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的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产生的最新理论成果,明确这些理论成果是指引党和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认清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救中国和发展中国,从而增强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性;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积极投身和谐社会的建设。

(二)课程目标

1、能力目标

(1)方法能力:

①具有较好自主学习、创新学习的能力;

②具有查找资料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③具有思考问题并清晰表达思想的能力。

(2)社会能力:

①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正面认识和理解社会的能力;

②具有较强的计划组织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③具有较强的与人沟通和交流的能力;

④具有一定的学习宣传党的理论的能力。

2、知识目标

(1)了解相关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主要内容,指导意义。

(2)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精髓是实事求是。

(三)课程设计

1、课程设计理念: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前提,以学生的政治理论品质的培养和综合素质养成为主线,以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全部教学过程为背景,以多媒体教学设施为手段,结合示范院校建设中构建高技能人才培养“做中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模式,以各教学专业发展方向相协调,以构建和谐校园环境为条件,以师生互动,教学相长为依托,以培养面向社会,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建设施工一线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按照政治理论课,传授知识,培养品格,提高能力的具体要求,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基本规律与课程系统化以及学生的认知能力、方法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相结合,形成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引导,知行合一的教学模式,解决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等协调发展的问题。

2、设计原则:教书与育人相结合,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继承优良传统与改革创新相结合。

三、教学内容

(一)内容选取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教育部统编教材,要求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因此,教材上的所有章节,教师都应该认真地组织教学。特别是要帮助学生理解精神实质。

(二)内容序化

课程单元、学时

学习单元

学时

授课学时

自学

学时

1

毛泽东思想(10学时)

1.1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2

1

1.2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4

1.3社会主义改造

2

1.4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2

1

2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12学时)

2.1邓小平理论

4

1

2.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4

2.3科学发展观

4

1

3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32学时)

3.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4

1

3.2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4

1

3.3“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6

3.4“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6

3.5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4

1

3.6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4

1

3.7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4

1

4

社会实践(18学时)

参观访问,社会调查,观看视频资料等.

18

(三)表现形式

1、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具有齐备性,包括教材、课程标准、课件、案例、习题、视频资料等资源;

2、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表现形式具有先进性;

3、表现形式与课程内容相适应,具有该课程独有的特色

四、教学设计

(一)教学模式:

以任务驱动教学,实现师生互动。突出情境性原则与科学性原则并重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教师在实施教学时,要通过设计丰富的内容,采用提问、讨论、推理等方法激发学生的情趣,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受到教育。

(二)方法设计:

(1)专题教学法。专题教学主要是根据教材内容进行整合或选择确定有价值的专题进行讲授的方法。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组织专题教学。

(2)多媒体教学法。要求教师熟练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制作教学课件,下载有关资料,经过教学内容的整合,使课堂教学既有内容,又做到形式活泼,学生感到生动有趣。

(3)案例教学法。通过精选的案例,使学生掌握有普遍意义的原理和知识。这种方法一般经过如下几个环节:教师精选案例→教师课堂讲授→教师分析个别案例中蕴涵的一般原理→学生理解→教师归纳→学生掌握原理与方法。

(4)实践教学法。通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将书本知识和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从而深化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用上述方法具有灵活性,应注意根据不同的课堂内容、不同的课堂氛围、不同的学生实际采取不同的方法。在实际操作中,要继续组织学生利用假期到井冈山及革命历史胜地等地参观考察,进行改革开放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信念。

(5)历史线索讲述法主要是在每一章的引言介绍教学内容的历史线索,使学生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背景,从而对理论有更深的理解。

(6)推理启示法在有些章节可以借鉴数学课教学中的公式推理法,对党在改革开放中面对的问题通过比较选择推理出应有的举措,从而使学生顺理成章地理解特色理论与党的方针政策的形成。

(三)保障条件

1、具有能胜任本课程教学需要的教师队伍。

2、具有满足本课程实施的教学环境和条件:如全员多媒体教学,有相关德育基地,思政经费有保障。

五、教学组织与实施

学习单元

拟实现的能力目标

相关知识

训练方式

及步骤

结果

1.毛泽东思想

培养学生对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理解能力,并对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有一定的分析能力,进一步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理论

老师采取问题启示,对比教学,引导学生提高理解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生接受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思想,通过对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理论的学习,进一步增强他新思维能力。

2.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对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中国化的来龙去脉有一定的理解能力,从而为学习后面的内容奠定基础。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产生的背景、主要内容、意义。

教师设置问题情景、讲述,并启发学生思考、讨论;教师通过口头、书面作业考核

学生能口头表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产生的理论成果,并回答这些理论成果所探讨的主要问题。从而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培养学生查找资料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正面认识和理解社会的能力;

团队协作能力;

与人沟通和交流的能力;

具有一定的学习宣传党的理论的能力。

新时代、

“五位一体”

“四个全面”

教师采取对比教学、问题启发、组织学生考察、采访、到相关部门、图书馆和网上查找资料等方式提高能力。

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

六、考核方案设计

学习成绩评定应注重科学性、合理性。注意把学生的学习态度、平时成绩、卷面成绩、实践成绩等方面结合起来。分值为考勤20+包括社会调查30+期末考试50分,合计100分。旷课一次扣2分,10分扣完为止:课堂提问明显答非所问,一次扣1分,不带教材、玩手机、睡觉、说话,都将视情况扣分,10分扣完为止。课堂上主动回答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正确将给予奖励,一次奖1分,最高奖励总分为5分。考核总成绩为100分,加上奖励分超过100分的按100分计算。

七、教材和参考资料

教材: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2015年修订版)

参考资料:

《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邓小平文选》《江泽民文选》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