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教学工作 >> 教学管理 >> 正文

放飞青春梦想 助力乡村振兴

发布者:dhy [发表时间]:2021-06-25 [来源]:马克思学院 [浏览次数]:

通讯员董惠玉报道    古语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6月23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40余人奔赴100公里外的随县万和镇峰山村举行了以“放飞青春梦想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本次活动,大家能体会到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去切身感受我党在为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所付出的不懈努力。

万和镇峰山村坐落于万和县中部,辖区面积9.2平方千米,村民344户1566人,现有党员30名。耕地面积166.5公顷,其中水田90.8公顷,旱地75.7公顷,属于白沙土和黄土土质,主产水稻、小麦、玉米。山林面积373.33公顷,水产养殖30公顷。村内基础设施薄弱,农田灌溉依赖抽水为主,严重制约农业发展。峰山村精准扶贫情况:2014年脱贫5户10人,2015年脱贫2户7人,2016年脱贫10户34人,2017年脱贫13户50人,2018年脱贫6户22人,2019年脱贫35户83人,剩余15户精准扶贫户在2020年全部脱贫,顺利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要巩固来之不易的精准扶贫成果,就必须要有持续产生效益的产业。峰山村三组建成50kv光伏发电站一座,年收入3万元左右,收益主要用于贫困户公益岗位和村小型公益事业。峰山村一组成立了兰花种植合作社,项目投资60余万元,带动贫困户增收人均600元以上。村两委还积极开拓新的创收渠道。平整荒滩种植高品质莲藕基地50亩,发展精养鱼池30亩,将年增加集体收入8万元以上。另外,打算通过流转土地100余亩种植萝卜,拟带动村民人均增收500元以上。还有养殖小龙虾100余亩。为了扩大产业覆盖面积,村委会积极引导在外务工有创业意向的年轻人回乡发展,优化创业环境和提供大力扶持政策,向村里的发展注入新的能量。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峰山村村民怀揣着希望在村两委的带领下艰难前行,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战胜自然环境的局限,在脱贫攻坚战中也交出了一份精彩的答卷。

学院驻村帮扶工作队张术教授,带领参加活动的师生们,参观了当地的香菇产业基地、兰花种植基地和万科石材产业基地。走进真实的精准扶贫工作现场,才真正明白精准扶贫的意义重大,社会大课堂让思政课的理论更加具体起来、真实起来、生动起来,同学们感触良多。

走访的精准扶贫的第一家是一个极其贫困的残疾户,一家四口人,户主张耀云和妻子都是一级残疾人,四岁女儿无人看管,暂由丈母娘照顾。由于身体残疾,家庭生活开销主要依靠低保、临时性救助和邻里接济,现在所住的75平方的房子由政府提供。同学们感叹:“还好有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为这些极度贫困的家庭送去了温暖和希望,而这是如此的弥足珍贵,所以,跟着党走,听党的话,要做乡村振兴的奋斗者。”

走访的第二户为返乡创业发展家乡的典型户李世佳,他曾在成都铁路局工作,有着不错的收入,并且在成都娶妻。但是由于母亲生病,并且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他毅然决然的返乡创业,他凭借自己的勤劳开展了一个养殖场,并种植了许多树苗,养殖场也在不断的扩大中,同学们表示:“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什么是孝心,什么叫有价值的人生,在家乡有我们最亲的亲人,与家乡割舍不下的是埋藏于骨髓的亲情和故土之情,做一个为家乡贡献力量的有用之人,是无比自豪的事。”

异地搬迁点贫困户张明亮,在工地上干活时意外受伤,导致瘫痪,现如今家中的劳动力就只有他的妻子,共有四个孩子,大女儿就读随州职业技术学院学习学前专业,小儿子在随县一中就读,家中共有六人,领取国家低保,并且有残疾补助,以贫困户贷款读书。当我进入他家参观时,同学们被她家墙上的奖状所吸引,有同学说:“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好时代,有我们的党为我们保驾护航,每一个人都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奋力前行,虽然这个家庭贫寒,但是这个家庭的孩子们却努力奋进,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学好专业知识,将来为国家、社会、人民贡献青春力量。”

此次社会实践,根据峰山驻队干部反馈的村民的需求,大家精心准备,为峰山村乡亲们送文化下乡,为乡亲们生活的改善和基层党建工作提供力所能及的奉献。师生们和峰山村村民们一起举办了一场欢快的小型文艺活动,由樊金星老师为峰山村党支部讲了一堂生动微党课。此次活动,大家走进农村、走进贫困农民的家庭、走进田间地头,没有了城市的喧嚣和浮躁,只有静下心来感受,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和党的乡村振兴战略所取得的成果。